聲樂家吳萍康簡介 吳萍康是近年來國內最具代表性的歌唱家之一。她結合西洋美聲,通俗歌曲與30年代上海老歌的古典唱腔,兼融雅俗,通貫中西,創造出一種色彩豐富,講究行腔咬字,具有藝術質感,親切又優雅的大眾歌曲風格,在海峽兩岸獨樹一幟。中西語言與歌唱風格的掌握,使她成為國內少見的跨領域演唱家。 吳萍康也是海峽兩岸掌握上海老歌,將國台語歌謠藝術化、與中國藝術歌曲親切化最具代表性的演唱家。是富於中國知識份子氣息的歌手,具備歌唱舞台魅力的詩人。她富於感染力的歌聲,活潑優雅的舞台風格與豐富的文化素養,開創了傳統歌謠的新聲,提升了通俗歌曲的質感,留住 20 世紀初與國府遷臺以來老歌的時代身影與優美氣質,識者稱為「海峽兩岸最美麗的聲音」。 曾任警廣古典音樂節目「音樂湖畔」製作主持人,目前從事中西歌曲演唱教學,於台北多所社大及民間歌唱班開設西洋金曲殿堂、傳唱經典等課程,獨創成人卡拉OK歌唱教學系列,從發聲技巧到舞台展演的全方位教學,成績斐然。2018年,成立「萍康音樂沙龍」網路平台,作為演唱作品與歌唱教學的總結呈現。
2019年1月22日 星期二
萍康老師教學筆記
萍康老師教學筆記
歌唱發聲是一個思考的過程
歌唱和其他器樂演奏不同。
最大的不同,人聲是肉嗓,不經久,而且受身體狀況影響大。非常不穩定。所以我們得非常專注於和我們的身體對話,不能用蠻力,不能長就是好,多就是好。
人聲也不是一件製造完成的樂器,它基本上是件未完成品,每次發聲得重新製造一次,從音箱到發聲口。全靠抽象的意念高來高去。
所以思考更為重要,正確的方法發聲幾遍到位,勝過不明所以的聲音操作,那是聲帶的無意義操摩。
歌唱發聲,最重要就是氣息的運用。能讓每一個聲音在氣息上支撐好,唱歌就輕鬆了。
氣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問題在於我們的身體有沒有能力來吸取運用這些氣息來發聲呢?關鍵就在於我們對於發聲器官和相關構造的理解和運用了。
這是一個精細,需要耐心調理的過程。正確的方法和不懈的溝通嘗試,是我們享受美好聲音的必須過程。急不得,就像喚醒一個熟睡的嬰兒,你得動作輕慢,還得從心裡帶著笑容。
108年1月13號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