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2日 星期二

冬至如年 冬至(12/21-1/4)

∼∼萍康老師的節氣問候∼∼

我寫節氣,是因為想悠遊古今,落腳在真實的土地上,探索那來自於久遠時空的感受和氣息。這是我的歌唱心靈告訴我的聲音。
冬至如年

冬至(12/21-1/4)




節氣走到冬至,冬天6個節氣的第4站,冬天過去一半了。今天,12月22號,民國107年的冬至。問媽媽要不要買湯圓?媽媽說:「今天31度,熱死了。吃什麼湯圓呢?」不過想起爸爸在世時重視節慶,就說:「買幾個吧。」

常聽說「冬至大如年」,原來這是因為冬至乃ㄧ年中寒暑交替,至為關鍵的節氣。冬至這一天,是地球離太陽最遠的日子,白晝最短,夜晚最長,過了冬至,則白晝漸長,意味隂氣日少,陽氣漸生,生命萌芽,也就是古人說的「 冬 至 一 陽 生 」。

古人的曆法把冬至當作ㄧ年的開始,依後漢書的記載,漢朝官府在冬至前後,是要放個2、3天假,「安身靜體」、「絕事,不聽政」的。由於寒氣日生,漢人也有冬至「獻履襪」給長者的習俗,很祥和的社會氛圍。

南北朝索性稱冬至為「亞歲」,也就是僅次於過年的年。這一天有「借春」的說法。就是皇帝會贈百官一個盛滿辛辣物的盤子,讓他們暖身暖心。

宋朝的冬至更是熱鬧溫馨。描寫汴梁京城生活的北宋名著《 東 京 夢 華 錄 》 就記載,一逢冬至,汴梁再窮的人都要換置 新 衣 , 備 辦 飲 食 ,祭 祀 祖先, 往來祝賀 ,如同過年。 商 店 放下簾 子,罷市三天,飲 酒 賭 博 , 稱 為 「 做 節 」。 俗話 說 「 肥冬瘦年 」 說的應該就是冬至節慶的隆重光景。

至於元朝的冬至 ,百官要入宮朝賀 。 士庶人家 也要賀 節送禮。  明朝時則是官府朝廷放假三天。冬至地位重要如此。

對現在的我們來說,冬至就剩下了湯圓,line上各式各樣的湯圓圖文飛來飛去,代表各方的關懷,稍解寂寞。

今年,賣湯圓的店家更少了,排隊買湯圓的隊伍更短了。但節令這事很像是古老歲月的一種呼喚,讓人回想久遠以前,和我們一樣的先人們曾經有過的生活情態;也像是大自然的提醒,提醒時間、風霜雨雪的規律與自己的關聯。心裏興起神秘溫暖的悸動。想起從前爸爸過年過節非要吃什麼,置辦什麼的堅持,懷念的心情更多了。

怕胖,近來少碰甜食澱粉,但是經過景美夜市,還是吃了一碗湯圓解饞,同時閉上眼,感受那來自神秘天聽的消息。

吳萍康  107年12月22日  冬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