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康老師說歌~~
歌女之歌 陳蝶衣 詞 陳歌辛 曲1948
1943-1948這6年,是陳歌辛的創作巔峰期,知名之作畢盡於此。包括《恨不相逢未嫁時》、《不變的心》、《鳳凰于飛》等等。《歌女之歌》是陳歌辛晚期最後ㄧ批傑作之一,也是1948年繼《花外流鶯》之後,方沛霖執導的又一歌舞名片《歌女之歌》主題曲,周璇主演、主唱。
這是一首森巴節奏的舞曲。巴西與非洲音樂的混合風格,2/2拍子,強拍在後,豪邁又靈動,在當時的流行歌曲中,算是創舉。
1940年代的上海,波譎雲詭。歷經淪陷、孤島時期的國破與偏安、太平洋戰爭的翻轉,租界回收,抗戰勝利的歡欣,勝利後內戰的又復惶惶不安,反映在文化藝術上是娛樂性電影的蓬勃,藉古諷今的古裝片與包裝著時代意涵的歌舞片欣欣向榮。在歌曲上是中西並陳的風格,各領風騷。
這是一個20世紀初受盡磨難的民族,歷盡滄桑後的歡唱與祝願。那翻江倒海的心情,化成了這首小歌。說喜說悲,只有經歷過的中國人,方知個中滋味吧。
陳歌辛早慧也早逝,創作兼融中西,是30年代上海重量級的詞曲作家,人稱「歌仙」。
我們現在春節時常常聽到的《恭喜恭喜》就是他在抗戰勝利那年,直筆素描大街小巷喜迎勝利的即景。
歌女之歌 陳蝶衣 詞 陳歌辛 曲。1948
我引吭, 我歌唱, 唱出人們的希望,
興奮地, 迎接那, 明媚的春光。
我引吭, 我歌唱, 唱出人世的滄桑,
委婉地, 訴說那, 往事的淒涼。
春光無限好, 往事總斷腸,
人間有悲歡, 歌聲也有低昂。
歌一曲, 夜未央, 忘去心頭的創傷,
愉快地, 追求那, 美麗的幻想。
~~萍康音樂沙龍~~
LINE@生活圈 ID: @qsf1979h
部落格: https://musicdreamsalon.blogspot.com
聲樂家吳萍康簡介 吳萍康是近年來國內最具代表性的歌唱家之一。她結合西洋美聲,通俗歌曲與30年代上海老歌的古典唱腔,兼融雅俗,通貫中西,創造出一種色彩豐富,講究行腔咬字,具有藝術質感,親切又優雅的大眾歌曲風格,在海峽兩岸獨樹一幟。中西語言與歌唱風格的掌握,使她成為國內少見的跨領域演唱家。 吳萍康也是海峽兩岸掌握上海老歌,將國台語歌謠藝術化、與中國藝術歌曲親切化最具代表性的演唱家。是富於中國知識份子氣息的歌手,具備歌唱舞台魅力的詩人。她富於感染力的歌聲,活潑優雅的舞台風格與豐富的文化素養,開創了傳統歌謠的新聲,提升了通俗歌曲的質感,留住 20 世紀初與國府遷臺以來老歌的時代身影與優美氣質,識者稱為「海峽兩岸最美麗的聲音」。 曾任警廣古典音樂節目「音樂湖畔」製作主持人,目前從事中西歌曲演唱教學,於台北多所社大及民間歌唱班開設西洋金曲殿堂、傳唱經典等課程,獨創成人卡拉OK歌唱教學系列,從發聲技巧到舞台展演的全方位教學,成績斐然。2018年,成立「萍康音樂沙龍」網路平台,作為演唱作品與歌唱教學的總結呈現。
2018年11月26日 星期一
演唱作品:Call Of The Faraway Hills
Call Of The Faraway Hills 遠山的呼喚 1953 from the film 《Shane》
Music: Victor Young / Lyrics: Mack David 萍康譯
身懷絕技的神槍手,因為牛仔時代的沒落,失去了他的舞台。他的是非黑白,將被另外ㄧ種方式來定義。徘徊在荒涼的曠野,他仿彿聽到遠山的呼喚。
1953年,偉大的西部電影《原野奇俠》(Shane)的主題曲。
草原上,夜幕降臨。
白日將盡,夕陽漸沉。
哦!我清楚地聽到迴盪在夜色中的呼喚,
甜蜜又清晰,來自遠山的呼喚。
草原上波動不息。
為了一個生來漂泊的靈魂而騷動不息。
也許,我的心會在遠方得到歸宿。
我聽到甜蜜又清晰,來自遠山的呼喚。
在遠方,有未知的蹊徑,
我的夢想,正逐漸凋零。
在日落之處,一星之遙,
夢想會甦醒,帶來新的悸動,
我必須聽從那遠山的呼喚。
Shadows fall on the prairie.
Day is done and the sun Is slowly fading out of sight.
I can hear, oh, so clear a call that echoes in the night.
Yes, I hear sweet and clear, the call of the faraway hills.
There's no rest on the prairie.
There's no rest for a restless soul that just was born to roam.
Who can say, maybe way out there,
my heart may find a home.
And I hear sweet and clear the call of the faraway hills.
There are trails I've never seen
and my dreams are getting lean.
And beyond the sunset there are brand new thrills,
When a new dream or two may just be one star away,
I must obey the call of the faraway hills .
維克多· 楊 ( Victor Young1899-1956)可以說是1950年代好萊塢最重要的電影音樂作曲家,從 1936-1956,20年間幾乎每一年都有四、五部以上的電影音樂作品發表,包括他去世的一年。 1954 那一年,作品甚至達到十部之多,作品產量十分驚人。其中不乏《戰地鐘聲》(For Whom the Bell Tolls)1943 、《霸王妖姬》(Samson and Delilah)1949、《大馬戲團》(The Greatest Show on Earth)1952、《蓬門今始為君開》(The Quiet Man)1952、《原野奇俠》(Shane)1953、《鄉下姑娘》( The Country Girl)1954、《環遊世界八十天》(Around the World in 80 Days)1956等閃閃發光的經典。是奧斯卡常客,但年年提名,年年落榜,唯一得獎的,是死後上映的環遊世界八十天。維克多·楊出身猶太音樂世家,美國出生, 10歲就赴波蘭華沙學習音樂,直到ㄧ戰結束。他的電影音樂,最擅長畫面的鋪陳,表達宏麗的山川,捕捉電影的戲劇性和人性的高貴感,抒情壯闊,氣勢恢宏,旋律充滿情感。維克多·楊的音樂,是富於文學性的,仿彿替世間人訴說著他們的故事、理想和心情。
他有華人的面相,也許骨子裡,流淌中國音樂的血緣。五聲音階在他的手裡,運用成宏大的西式交響樂章。
~~萍康音樂沙龍~~
LINE@生活圈 ID: @qsf1979h
部落格: https://musicdreamsalon.blogspot.com
標籤:
原野奇俠,
Shane,
Victor Young
位置:
台灣台北
2018年11月25日 星期日
初冬的週五下午 - 週五的發聲班和口袋歌班
週五的發聲班和口袋歌班
初冬的週五下午
週五下午兩個班,ㄧ個發聲班,ㄧ個口袋歌班。
兩個班,目標一致,訓練重點不同。發聲班著重練基本功,口袋歌班比較像沙龍音樂會的排練版。
發聲班第一要練站功。懸頂立腰,收腹夾臀,腿緊膝鬆,久站不累,秀樹迎風,有好的架子,就是美麗歌聲的基礎。
之後是氣息的控制和運用,站得好,歌唱肌肉各歸其位,共鳴腔體充分打開,氣息自然源源而來,輔以唇舌牙齒喉的鍛鍊,歌唱清楚又輕鬆。
觀念正確了,重要的是練習,在正確的軌道,清晰的思維下練習。專注、輕鬆與慢,是練習的要訣。發聲練習是自我的探索和對話,是故有些像修行。
口袋歌班,每位同學學習自選的歌曲,從半生不熟,稚嫩粗拙的狀態,打磨成收放自如,有情有味的樣子,然後輕輕收在口袋裡,等待合適的場合,隨時取出來分享交流秀ㄧ下。累積了口袋歌的心情是篤定的,我們知道,這歌曲就是我們面對外界和親友,最簡潔的語言。我們可以面對任何需要歌唱的場合而不著慌。
唱好ㄧ首歌,像穿上ㄧ件合體美麗的衣裳。有時候,感覺口袋歌班就像一個小小的沙龍音樂會,或音樂會的排練,大家互相聆聽、欣賞、打氣,愉快地交談,儼然專注又悠閒的沙龍雅集。
初冬的週五下午
週五下午兩個班,ㄧ個發聲班,ㄧ個口袋歌班。
兩個班,目標一致,訓練重點不同。發聲班著重練基本功,口袋歌班比較像沙龍音樂會的排練版。
發聲班第一要練站功。懸頂立腰,收腹夾臀,腿緊膝鬆,久站不累,秀樹迎風,有好的架子,就是美麗歌聲的基礎。
之後是氣息的控制和運用,站得好,歌唱肌肉各歸其位,共鳴腔體充分打開,氣息自然源源而來,輔以唇舌牙齒喉的鍛鍊,歌唱清楚又輕鬆。
觀念正確了,重要的是練習,在正確的軌道,清晰的思維下練習。專注、輕鬆與慢,是練習的要訣。發聲練習是自我的探索和對話,是故有些像修行。
口袋歌班,每位同學學習自選的歌曲,從半生不熟,稚嫩粗拙的狀態,打磨成收放自如,有情有味的樣子,然後輕輕收在口袋裡,等待合適的場合,隨時取出來分享交流秀ㄧ下。累積了口袋歌的心情是篤定的,我們知道,這歌曲就是我們面對外界和親友,最簡潔的語言。我們可以面對任何需要歌唱的場合而不著慌。
唱好ㄧ首歌,像穿上ㄧ件合體美麗的衣裳。有時候,感覺口袋歌班就像一個小小的沙龍音樂會,或音樂會的排練,大家互相聆聽、欣賞、打氣,愉快地交談,儼然專注又悠閒的沙龍雅集。
藍月 (Blue Moon)
∼∼ 萍康老師說歌∼∼
藍月 (Blue Moon)1934
Lyrics by Lorenz Hart
Music by Richard Charles Rodgers
1934年的爵士風歌曲《藍月moon》為我們捎來秋意。
1992年蘇格蘭歌手洛史都華(Rod Stewart )在他的星塵往事 (The Great American Songbook)專輯中翻唱了《藍月》(Blue Moon)這首1930年代的老歌,輕快悠揚的旋律,慵懶的爵士風,透過他沙啞天真的嗓音唱來,有一種幸福的甜美。而爵士歌后Billie Holiday 的演繹,是颯颯的秋聲,掩不住的滄桑。
藍月 (Blue Moon)1934
Lyrics by Lorenz Hart
Music by Richard Charles Rodgers
1934年的爵士風歌曲《藍月moon》為我們捎來秋意。
1992年蘇格蘭歌手洛史都華(Rod Stewart )在他的星塵往事 (The Great American Songbook)專輯中翻唱了《藍月》(Blue Moon)這首1930年代的老歌,輕快悠揚的旋律,慵懶的爵士風,透過他沙啞天真的嗓音唱來,有一種幸福的甜美。而爵士歌后Billie Holiday 的演繹,是颯颯的秋聲,掩不住的滄桑。
萍康老師的教學筆記—I Dreamed a Dream
萍康老師的教學筆記—I Dreamed a Dream
I Dreamed a Dream(我曾有夢)是1980年代以來歐洲最有影響力的音樂劇之一《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的選曲。已經被翻譯為21種語言。2009年蘇格蘭的SusanBoyle在英國達人秀演唱此曲ㄧ炮而紅。好萊塢影星Anne Hathaway因為這首歌曲的唱與演,奪得當年奧斯卡最佳女配角金像獎。究竟是2012年安妮版的戲劇張力,1995年的Ruthie Henshall的唱功,2007年Lea Salonga的全方位表演,還是美少女Hayley Westenra的演繹更打動我們,大家討論得十分投入。
《悲慘世界》改編自法國文豪雨果(Victor Hugo1802-1885)的同名長篇。以正義、悲憫為主題。這首歌曲是悲傷的母親芳婷(Fantine),在傾其所有而仍然無法改變命運後的控訴與吶喊,是一首沉痛的悲歌。
我們花了兩節課的時間學習這首歌。欣賞、理解之後,讀譜、讀詞、唱曲。產生感動之後,我們試key,選調,再熟悉,掌握ㄧ些關鍵技巧,就可以準備次週的驗收。驗收前再確認ㄧ下節拍曲調和大致的key。就差不多了。
同學們ㄧㄧ上台,唱它ㄧ遍,相互聆聽,又是一次學習。大家也就對這首歌有幾分把握了。之後,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進一步熟練鑽研它,上課的結束,學習的開始。
由於歌曲有些難度,也沉重些,我們同時也習唱了Carpenters 的《Top of the World》,輕快陽光的曲風,調節ㄧ下。
本週的茶點是菱角、小酥餅和橘子,天氣漸漸涼起來,喝ㄧ點熱茶或咖啡,補充ㄧ點能量,交流玩味成長,我們沉浸在非常優美而溫馨的氛圍裡,這個氛圍,是每一位優質溫暖的同學所共同營造起來的,我感到我是一個非常幸福的老師。
2018年10月26日 星期五
演唱作品: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
~~萍康老師說歌~~
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阿根廷別為我哭泣 1976
Lyrics by Tim Rice Music by Andrew Lloyd Webber
這首阿根廷最著名的歌曲之一,原為1976年英國作曲家安德烈.洛伊.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1948-)與作詞家提姆.萊斯(Tim Rice1944-)創作的一首單曲。1978年成為兩人合作的音樂劇《艾薇塔Evita》中的曲目。
艾薇塔(Evita)的原形,是1940年代阿根廷第一夫人伊娃•裴隆(Eva Peron 1919-1952)。她是阿根廷現代史上最受崇敬的國母,在短暫的33歲的人生中,留給窮困的阿根廷人民無盡的希望和哀思。
1946年,在總統胡安•裴隆(Juan Perón 1895-1974)就職的夜晚,艾薇塔在玫瑰宮的陽台,對擁戴她的阿根廷民眾,發表了一篇動人的演說,敘述她為人詬病的出身和過去,也堅定表達她與她的國家以及基層大眾站在一起的決心。之後她為病痛所苦,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預言了她的早逝,也是她向深愛的阿根廷傾心的道別。
這首歌,某種程度成為阿根廷的國殤之歌,當世足賽落敗,阿根廷球迷嘴裡悲傷唱起的,往往就是這首《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
1978音樂劇倫敦首演,由音樂劇天后依蓮.佩姬ElainePaige擔綱。奪得最佳音樂劇及最佳表演東尼獎。
1996電影版,由流行樂歌手瑪丹娜Madonna主演,獲得最佳影片、歌曲及女主角金球獎。
107.10.13
~~萍康音樂沙龍~~
LINE@生活圈 ID: @qsf1979h
部落格: https://musicdreamsalon.blogspot.com
2018年9月23日 星期日
演唱作品:Lovers
Lovers
2018年7月,在中山社大的「夏豔」師生演唱會上,我唱了這首《Lovers》,這是2004年張藝謀執導的浪漫武俠片《十面埋伏》(House of Flying Daggers)中的主題曲。電影配樂大師梅林茂作曲。曲風壯麗悲愴。在紅塵愛恨的糾葛中,渴愛的心靈在尋找回聲,呼喚那原野、星空之下的純真戀情,盼它如蝴蝶之於花朵,常伴身旁。時逢中秋,月圓人圓,以這首歌與大家分享。
Lovers
Music and Words by
Shigeru Umebayashi梅林茂 吳萍康譯
在老家,有一片田野,是你我當年一起玩耍的地方。
微風輕柔地吹動草浪,我們如此青春無憂。
一次又一次,我夢到你在星空下緊緊擁抱我。
我向上帝許下心願,愛你到永遠。
時光流逝,一切都改變了,唯有這片田野還留在我的心中。
哦!你在何方?我需要向你訴說我不變的愛…
於是我伸手迎向你,而你就像蝴蝶在我身旁飛繞。
你的聲音依然在我心中迴盪,你是我的真愛。
在老家,有一片田野,春天,百花遍地;
那時我們一起追逐蝴蝶,
你的聲音依然在我心中迴盪。
There was a field in
my old town where we always played hand in hand.
The wind was gently
touching the grass, we were so young so fearless
Then I dreamt over
and over of you holding me tight under the stars.
I made a promise to
my dear Load,I will love you forever.
Time has passed, so
much has changed,
but the field remains
in my heart.
Oh! where are you? Ineed
to tell you I still love you.
So I reach out for
you,you fly around me like a butterflies.
Your voice still
echoes in my heart.
You are my true love.
There was a fidle in
my old town where in spring all flowers blossomed wide.
We were chasing
butterflies,hand in hand 'till close of day.
Your voice still
echoes in my heart.
2018年9月16日 星期日
演唱作品:寒雨打梧桐
寒雨打梧桐 方汴 詞 梅翁 曲 1963
方汴的歌詞,很古典,是唐詩宋詞的基本款。他用最通俗的古代語言,寫出亙古不變的愛情的憂傷。配樂用鋼琴描繪夜雨,中國鼓點出更漏的催人,弦樂鋪敘說不清的心事。篇幅短小,旋律悠揚,情致淒迷,這種簡約蘊藉之美,現代歌篇少見了。
原唱是1950年代從新加坡到香港發展的歌星潘秀瓊。潘秀瓊以柔和優美的中低音著稱,作品極多。
簾外的雨聲響琤琮,
雨中的庭院夜朦朧。
我只聽到那寒雨打梧桐,
看不見一勾月玲瓏。
樓上的鐘聲響叮咚,
閨中的人兒眼惺忪。
我怕看到那寒雨打梧桐,
只能夠放下小簾櫳。
雨打梧桐人無踪,
只有那雨中樹搖風。
縱然等到五更鐘,
也不會完成團圓夢
簾外的雨聲響琤琮,
雨中的庭院夜朦朧。
我只聽到那寒雨打梧桐,
看不見一勾月玲瓏。
2018年9月10日 星期一
白露之詩 白露(9月8日-9月22日)
∼∼萍康老師的節氣問候∼∼
我寫節氣,是因為想悠遊古今,落腳在真實的土地上,探索那來自於久遠時空的感受和氣息。這是我的歌唱心靈告訴我的聲音。
我寫節氣,是因為想悠遊古今,落腳在真實的土地上,探索那來自於久遠時空的感受和氣息。這是我的歌唱心靈告訴我的聲音。
今天是白露,秋天六個節氣的第三站,進入仲秋了。漸漸感受到微微的秋意。
「一雨成秋」,台灣的秋天往往透過雨水而來。近日幾番細雨,已漸次減去夏天的暑意,今天則更以一場出人意表的大雨,正式離開處暑的曖昧,宣告夏天的離去。
台灣的氣候本來不容易預測,早上還是豔陽高照,過了正午,開始烏雲掩映,下午便下起雨來,而且是傾盆大雨,有些地方甚至豪雨成災。戲劇性的變化,但隱約又在節令的軌道之中。
二十四節氣,每一個都有一精雅的名字,說明氣候的特點和時間的位置,其中「白露」最美。
關於白露的名稱,《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八月節。……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故云「白露」。
白露之美在甩脫暑夏,步入秋涼。所謂「白露收殘暑,清風襯晚霞。」
這種涼意透膚之感,是一種觸覺的美。
唐朝詩人李白的《玉階怨》著墨的正是此種觸覺的冰晶透涼之美: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精簾,玲瓏望秋月。」
觸覺的冰涼,常也帶來淒冷孤寒的聯想。南朝的「江郎」,江淹感受的是:「白露淹庭樹。秋風吹羅衣。忠信主不合。辭意將訴誰。」《效阮公詩》
ㄧ個「淹」字,沉重地表達了生命承受的壓力,秋風之吹,吹在身上,應是澈骨的寒冷。
同樣是白露沾衣,清冷的感覺成為ㄧ種提醒。宋朝許琮表達的是高潔理性的情懷:
「風動蘋起,雲光在水。荇藻有心,清我眸子。白露在衣,秋心易微。冠兮佩兮,君子當饑。」 《感秋詩》
露水沾衣,濕透了樹林。是從觸覺的寒,到心情的冷,到性靈的昇華。
有些詩人著眼於視覺的光與色,寫露水的晶瑩,以及在季節的色彩和氛圍中所引起的效應。
唐人杜甫被邊哨的鼓聲和雁鳴觸動心房,在明月和露水的光亮中總結出故鄉之思。宋人陳與義則用「白露洗空」,圖繪出ㄧ幅驚人的秋景。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唐 杜甫《月夜憶舍弟》
「中庭淡月照三更,白露洗空河漢明。莫遣西風吹葉盡,卻愁無處著秋聲。」宋 陳與義《秋夜》
皎潔的白,就是秋這個季節的性格,詩人為白露這個節氣定義的形象之美。
與「白」相伴的另一個形象特質是「透」,細薄柔軟的清澈與穿透無礙的寬廣。
宋朝的李處全眼中的秋江是:
「但見橫江白露,清映月如霜。」宋 李處全《水調歌頭•上馬趣攜酒》
清朝的錢謙益則見到這樣的秋江:
「雨後水更明,秋風漸漸聲。寒天白露滿,江上曉煙橫。」
清 錢謙益《雨後江望》
同樣是白露橫江,李處全說的是秋色的清澈,錢謙益
寫的是白露鋪天蓋地而來的遼闊荒涼。
季節的感受也可以來自聽覺。詩人以聲音表現白露時節的蕭瑟:
白露變氣候,促織階下鳴。切切鳴不已,倦客心自驚。
釋文珦《天竺中夜》
促織、寒蛩,這些蟲鳴蟬噪之聲,有點狀的音色,纖細的織體,澎湃的時候,似管樂;稀疏的時候,似弦樂。在初秋之夜,為纖薄清淡的畫面配上觸碰心弦的音樂。
秋天的聲音也來自秋風。秋風掃過枝葉,吹落露水,涼意浸透著萬物,萬物在寂靜中發出細緻到無法察覺的聲響。這種寧靜,飽含生命的動態,充滿生機。
白露是ㄧ個時節,露水是它最具體的形象。
蕭疏桐葉上,月白露初團。滴瀝清光滿,熒煌素彩寒。
風搖愁玉墜,枝動惜珠幹。氣冷疑秋晚,聲微覺夜闌。
凝空流欲遍,潤物淨宜看。莫厭窺臨倦,將晞聚更難
唐 戴察《 月夜梧桐葉上見寒露》
最有名的關於白露的描寫,還是《詩經.秦風》的《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淒淒,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場景是一方水湄,時節是八月初秋,白露是時間、也是處境。蒹葭在水流中千姿百態,歷盡曲折。而追求戀慕的情懷,就在白露的聚散枯盈之中,一一展開。
白露時節的美,在水。
水的秀逸、朦朧,清冷,增添季節寧靜蕭瑟的氣韻。水的柔軟、晶瑩,一派光明,賦與季節高貴雅致的性情。
白露時節多雨,河水充沛,故「秋水溢,魚蝦膘。」寫的是秋水的洋溢豐美。初秋是成熟豐腴,準備收穫的季節。
過了白露,便是中秋。秋月最光華的時刻。然而月將圓而未圓,天將寒而未寒之時,往往更富情味。對於季節時令的期待感,本身就是一種美好的悸動。
物換星移,世界以最輕巧的步伐,悄悄變換它的面孔,挪移它的位置,透過這些變動,我看到了自己。但願能有更敏銳的知覺感受這一切。天地、世界、人與我。
在節氣的運行當中,養身養心,觀察一個人類在大自然中的位置,應該有的樣子。
詩意的季節。祝大家身心娟好。
吳萍康 2018.9.8 白露
2018年9月1日 星期六
演唱作品:我有一段情
~~萍康老師說歌~~
我有一段情 1957 陳蝶衣 詞 姚敏 編曲
江南地區盛產小調。曲調委婉,節奏規整,敘述生活,鋪陳情感,歌詞往往隨演唱者自由發揮,並不固定。
《無錫景》是明清時期流傳在江南一帶的民間小調,1957年,姚敏為EMI百代公司歌星吳鶯音,根據其旋律改編為歌曲《我有一段情》,陳蝶衣配詞,紅極一時。
小調,屬於明清俗曲,是明清繁榮經濟之下產生的城市流行歌曲。明清俗曲為明清音樂文化的代表,與唐詩、宋詞、元曲並稱。直抒胸臆的小市民情感,為其特色。
2018年8月20日 星期一
七夕的夜空
今天是農曆七月七日,七夕情人節。
情人節特別美麗,因為歌頌的是愛情。
別的情感也許溫暖,也許崇高,唯獨愛情帶著激情甜蜜的色彩,帶著人們最原始的盼望,盼望一個身心靈相契的伴侶,攜手漫步人生路。沒有任何一種情感,可以替代愛情的親密與滿足。所以有情人終成眷屬,是千古以來的祝福。
西洋的情人節,紀念為愛侶奔走證婚而犧牲的Valentine修士,是一首輝煌高亢的交響曲;中國的七夕,則用一片溫柔華麗的夜空,說愛情徹骨的悲傷。愛情最深的哀痛是距離。不能相愛相知是距離,相愛相知卻無法廝守,更是距離。一條銀河,始終是橫亙在許多情人之間的。
愛情也跟現實生活是牴觸的。愛情的濃烈會使得男廢耕女廢織,所以懲罰降臨,這是一個為生存而搏鬥的民族對愛情的看法。牛郎織女、銀河鵲橋以及七夕的雨,是人們對愛情的殘缺,一種想像的補償。表達的形式,如此纖麗婉轉,好似一曲悠揚的絲竹清音。連悲傷都要美麗。
周朝的詩經,就有牽牛織女的記載。主要說明百姓生活困苦和男女分工。
東漢時的牛郎織女加入了天庭的背景,和廢耕廢織、喜鵲搭橋的情節。身分分別是天帝之女和天宮的牧牛官。東晉以後發展出七仙女故事,加入了教孝報恩的內容。
這個傳說,牽動世世代代的想像,發展出許多動人的詩歌。
最憂傷的描述,是東漢的古詩《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最閒適的描述,是晚唐詩人杜牧的《秋夕》: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最華美的描述,是北宋詞人秦觀的《鵲橋仙》: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唐宋以後的七夕乞巧,把這個故事演化成對少女的祝福。
七夕乞巧節,備乞巧物,設乞巧市,車水馬龍,好不熱鬧。
女孩兒在家中種豆芽,拋針水面測姻緣,紮花瓶插,接露水,躲在南瓜架下聽神仙的悄悄話,都是一派天真的期待和想像。
好似從王母娘娘的一根髮簪劃開銀河開始,我們這個民族就被這詩般的想像俘虜了!
祝大家七夕情人節快樂!
吳萍康 107.8.17
音樂湖畔 - 秋季之約
秋季之約(一)
1. 秋天的腳步 - 鄂溫克 馴鹿之歌
2. 飛揚的秋天 - 佛瑞 西西里組曲
Gabriel Faure Sicilienne, Op.78
3. 颯颯秋聲 - 三木露夫 山田耕作 紅蜻蜓
4. 秋天的嘆息 - 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
Tchaikovsky Piano Concerto No.1 in B flat minor, Op.23
秋季之約(二)
1. 秋天的閒情 - 舒曼 夢幻曲 R.Schumann Träumerei
2. 秋天的惆悵 - 拉赫曼尼諾夫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與電影【似曾相識】
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18
秋季之約(三)
1. 秋天的豐饒 - 韋瓦第 小提琴協奏曲【四季-秋】
F大調第三協奏曲,Op. 8,RV 293
2. 秋天的色彩 - 德佛札克 斯拉夫舞曲
Op.46
& Op.72. Dvorak: Slavonic Dances
3. 秋天的力量 - 侯麥【人間四季-秋】
Eric Rohmer (An Autumn Tale/Conte d’automne Tales of the Four Seasons)
秋季之約(四)
1. 秋天的隨興 - 蕭邦 幻想即興曲
爵士版
Impromptus: No. 4, Op. 66 in C-Sharp
Minor "Fantaisie-Impromptu"
2. 秋天的綺想 - 德布西 夢 Reverie -
Claude Debussy
3. 秋天的相聚 - 水族 秋季之約
2018年8月17日 星期五
演唱作品:情人的眼淚
~~萍康老師說歌~~
情人的眼淚 陳蝶衣詞 姚敏曲 1958
《情人的眼淚》是姚敏1958年的作品,潘秀瓊原唱。據說是姚敏先作好曲子,再交由陳蝶衣填詞。三拍子的抒情調,在當時少見。有人認為此曲脫胎於1930年的英國作曲家Eric Coates的圓舞曲風小夜曲《A Sleepy Lagoon》,柔美的五聲音階,呈現都市人的愛情語言,姚敏曲風多變,旋律信手拈來,實為一代歌曲之王。
位置:
台灣台北
2018年8月14日 星期二
歡迎加入萍康音樂沙龍
各位親愛的朋友:
歡迎加入萍康音樂沙龍。
這是一個呈現我的音樂生活、傳達教學訊息的平台,希望藉此和大家建立一個即時的交流管道,更直接地聽到各位的聲音。
沙龍(Salon)來自法語,是一個藝術愛好者聚會、交流,對話、分享的的場所。
我的教學範圍,除了幾個社大之外還包括發聲班、口袋歌班、歌唱技巧班、西洋金曲班以及個人班和實唱表演班的同學,大家平時在不同的場域學習,有了這個平台,資訊與資源將能作更好的溝通與連結。2018夏艷演唱會是一個開始,今後,我們將透過不同的活動和主題,如歌唱發表會、歌友同學的歡唱聯誼、沙龍講座等,將我們的課程深化、活化,使歌唱進入我們的生活之中,以歌會友,擴大交誼的領域,增加生活的樂趣。
我也會將我的音樂生活和作品與各位分享,在沙龍裡您將會看到我的教學和歌唱藝術的理念和實踐,除了歌唱發表會之外,還有正式課程的點滴,沙龍講座、歡唱會以及我的歌唱、廣播作品,並定期發布我各個班級課程的介紹與開班的訊息。只要您是沙龍的會員都能收到我的訊息,受到我的邀請。
Youtube是目前廣為使用的影音平台,從7月中旬起,我已陸續在Youtube上推出我的歌唱作品:西南少數民族風的茶山情歌,與廣東古曲風的王昭君。以後還會持續推出包括西洋歌曲在內的其他作品,請大家踴躍訂閱,關注點讚,給我支持和指教!
吳萍康 上 107.7.30
萍康音樂沙龍 LINE@ ID : @qsf1979h
2018年8月7日 星期二
演唱作品:When I Dream 當我入夢
~~萍康老師說歌~~
When I Dream是美國鄉村歌手克莉絲朵蓋兒Crystal Gayle 於1979年推出的第五張專輯中的歌曲,在美國Billboard鄉村歌曲排行榜上勇奪第三名,是生涯巔峰之作。從1976到1979,連著四年歌曲都上了排行榜,而且名列前茅,克莉絲朵蓋兒炙手可熱。克莉絲朵蓋兒演唱鄉村歌曲,融入了爵士樂的優雅和慵懶,還帶著一種嫵媚聲腔,加上及地的長髮,在鄉村歌手中獨樹一幟。她的歌唱也是鄉村歌曲的里程碑。詞曲作者Sandy Mason Theore 是一位創作歌手,When I Dream也是她的生涯代表作,被許多歌手翻唱,版本極眾。歌曲描寫一個外在優越而內心空虛的女子,因為愛情的來到而甦醒,開始有了夢想,有了渴望。許多時候,這首歌被用來撫慰人心,鼓舞人勇於追夢,訴求懷抱夢想便有希望。
標籤:
西洋金曲,
吳萍康,
萍康音樂沙龍,
Sandy Mason Theore,
When I Dream
位置:
台灣台北
2018年7月28日 星期六
演唱作品:王昭君
王昭君
王昭君
黎錦光 詞 廣東古曲
王昭君是我每年演唱會的必備曲目。歌曲長達七分鐘,歌詞富麗,節奏、速度、音域、情感層次,靈蛇曲引,變化萬千,對一個歌者來說,要找到這麼精彩美麗,又富於挑戰性的中國歌曲,實在是可遇不可求。
王昭君是1946年,作曲家黎錦光為百代歌星梁萍量身打造的歌曲。曲調來自
廣東古曲【昭君怨】,歌詞則由黎錦光填寫。梁萍是當年少見的受過完整音樂學院訓練的歌手,很受百代公司器重。
【昭君怨】在唐宋時期就是一個著名的詩題和詞牌名稱,許多詩人詞人依此填詞作詩,內容多數在表達王昭君和番的故事。也是許多器樂如古箏、揚琴的名曲。黎錦光以其對傳統詩詞和民間音樂的造詣,把這首王昭君寫得華麗精鍊、層次分明,歌曲從自由拍的引子,到四平八穩的抒情發揮,以及逐漸加快的三疊唱法,都有唐宋大曲的影子。一個幽怨憤激的出塞昭君,躍然紙上。民國以來,這首歌曲始終是一般人仰之彌高的有難度的歌曲。
也許詞意古典,或者年代久遠,王昭君雖然廣受大眾喜愛,但歌詞的版本頗有落差,錯字怪詞,句讀不通;重疊頂真的修辭之美,也往往被忽略錯置,似乎以訛傳訛,覆水難收。黎錦光地下有知,不知是否睡得安穩。
這是我在台北中山堂一個現場演出的版本。
王昭君。悶坐雕鞍,思憶漢皇。 朝朝暮暮,暮暮朝朝,黯然神傷。
前途茫茫,極目空翹望。見平沙雁落,聲斷衡陽。
月昏黃,返照雁門關上。 塞外風霜,悠悠馬蹄忙。
整日思想,長夜思量,魂夢憶君王。
陽關初唱,往事難忘。琵琶一疊,回首望故國河山,總斷腸,憶家庭景況。
椿萱恩重,棣萼情長,遠別家鄉,舊夢前塵,前塵舊夢,空惆悵。
陽關再唱,觸景神傷。 琵琶二疊,凝眸望野草閒花,驛路長,問天涯茫茫。
平沙雁落,大道霜寒, 胡地風光,剩水殘山, 殘山剩水,無心賞。
陽關終唱,後事淒涼。 琵琶三疊,前途望身世飄零,付杳茫,祝君王無恙。
魂歸漢地,目睹朝陽, 久後思量。天長地老,地老天長,長懷想。
一曲琵琶恨正長!
位置:
台灣台北
演唱作品:茶山情歌
茶山情歌
~~萍康老師說歌 ~~
茶山情歌 梁上泉 詞 鐵珊 曲 1956
女高音 吳萍康 演唱
隨「草山樂坊」演出多年,這首「茶山情歌 」 始終是演出的首選。
茶山情歌,創作於1956年,大陸詩人梁上泉作詞,鐵珊作曲,描述採茶女對站崗的「邊防軍」(共軍)又敬又愛的女兒心,嬌俏可愛,十分生動。
大約在民國60幾年,這首歌隨著大陸赴港的聲樂家成明傳進台灣,一時風靡。是台灣流傳較廣的大陸歌,一度以【貴州民歌】知名。早期兩岸隔絕,政治對立,有些歌詞無法照搬,譬如「邊防軍」,就改成了「心上的人」,歌曲也從崇高的英雄之愛,轉向兒女私情。委屈了詞曲作者多年,但若非這一改,台灣對大陸歌所知恐怕更有限了。此歌風格俏麗、曲調悠揚,適合明亮柔軟的聲線表現,台灣人的嗓音,普遍偏向柔婉,少見北方的剛健 ,這樣熱情柔媚的風格,恰到好處。這也是它廣受喜愛的原因吧!
參考資料:
[1]夢林音樂 [原創•音容安在] 久已哉509“茶山新歌
[2]禁欲時代的愛情表白——談梁上泉的歌詞《茶山新歌》《閱讀與寫作》2008年 第6期 | 姚洪偉
位置:
台灣台北
聲樂家吳萍康簡介
她結合西洋美聲,通俗歌曲與30年代上海老歌的古典唱腔,兼融雅俗,通貫中西,創造出一種色彩豐富,講究行腔咬字,具有藝術質感,親切又優雅的大眾歌曲風格,在海峽兩岸獨樹一幟。中西語言與歌唱風格的掌握,使她成為國內少見的跨領域演唱家。
吳萍康也是海峽兩岸掌握上海老歌,將國台語歌謠藝術化、與中國藝術歌曲親切化最具代表性的演唱家。是富於中國知識份子氣息的歌手,具備歌唱舞台魅力的詩人。她富於感染力的歌聲,活潑優雅的舞台風格與豐富的文化素養,開創了傳統歌謠的新聲,提升了通俗歌曲的質感,留住 20 世紀初與國府遷臺以來老歌的時代身影與優美氣質,識者稱為「海峽兩岸最美麗的聲音」。
曾任警廣古典音樂節目「音樂湖畔」製作主持人,目前從事中西歌曲演唱教學,於台北多所社大及民間歌唱班開設西洋金曲殿堂、傳唱經典等課程,獨創成人卡拉OK歌唱教學系列,從發聲技巧到舞台展演的全方位教學,成績斐然。
2018年,成立「萍康音樂沙龍」網路平台,作為演唱作品與歌唱教學的總結呈現。
萍康音樂沙龍 LINE@生活圈 ID: @qsf1979h
位置:
台灣台北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