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康老師說歌~~ 「春雨綿綿」是1959年電影《哪個不多情》續集中的插曲。王天林導演,新紅乍紫的星馬歌后潘秀瓊主演主唱。 影片中多首歌曲包括「我是一隻畫眉鳥」「你是春日風」「誰是有情郎」「戀愛是苦杯」「菜市風光」「偷戀」等等,皆由陳蝶衣、姚敏這對票房保證創作,風靡一時。 1946年抗戰勝利不久,國共內戰又熾,上海文娛業紛紛南遷。把1930-40年代的歌舞片風格,引進香港。 1955年,上海影人張善琨一部《桃花江》,在香港掀起歌舞片的熱潮,無片不歌,無片不舞的歌舞片,一時成為主流,幾乎每一部電影都附有多首歌曲,傳唱大街小巷。 這些歌舞片充滿桃花源似的歡樂場景,雜以難民孤兒的內容,成為奇特的時代光景。 當時觀影為的是聽歌,歌曲的地位相較於劇情似乎更勝一籌。 1956《哪個不多情》延續相同班底。導演王天林,演員鍾情,陳蝶衣的詞,姚敏、姚莉兄妹的曲和唱,成為歌舞片的不敗組合。 1959《哪個不多情》再拍續集,只是鍾情和姚莉的部分,由演唱合一的潘秀瓊取代了。 「春雨綿綿」,清簡的情話。珠簾和雨結合成思念的畫面。音樂以悠然的弦樂表現春雨的滴落和漣漪的流淌,仿佛不敢驚動的輕言緩語之中,解釋了詩樣的情懷。 ~~萍康音樂沙龍~~ LINE@生活圈 ID: @qsf1979h 部落格: https://musicdreamsalon.blogspot.com
聲樂家吳萍康簡介 吳萍康是近年來國內最具代表性的歌唱家之一。她結合西洋美聲,通俗歌曲與30年代上海老歌的古典唱腔,兼融雅俗,通貫中西,創造出一種色彩豐富,講究行腔咬字,具有藝術質感,親切又優雅的大眾歌曲風格,在海峽兩岸獨樹一幟。中西語言與歌唱風格的掌握,使她成為國內少見的跨領域演唱家。 吳萍康也是海峽兩岸掌握上海老歌,將國台語歌謠藝術化、與中國藝術歌曲親切化最具代表性的演唱家。是富於中國知識份子氣息的歌手,具備歌唱舞台魅力的詩人。她富於感染力的歌聲,活潑優雅的舞台風格與豐富的文化素養,開創了傳統歌謠的新聲,提升了通俗歌曲的質感,留住 20 世紀初與國府遷臺以來老歌的時代身影與優美氣質,識者稱為「海峽兩岸最美麗的聲音」。 曾任警廣古典音樂節目「音樂湖畔」製作主持人,目前從事中西歌曲演唱教學,於台北多所社大及民間歌唱班開設西洋金曲殿堂、傳唱經典等課程,獨創成人卡拉OK歌唱教學系列,從發聲技巧到舞台展演的全方位教學,成績斐然。2018年,成立「萍康音樂沙龍」網路平台,作為演唱作品與歌唱教學的總結呈現。
2019年2月18日 星期一
演唱作品:春雨綿綿
~~萍康老師說歌~~ 「春雨綿綿」是1959年電影《哪個不多情》續集中的插曲。王天林導演,新紅乍紫的星馬歌后潘秀瓊主演主唱。 影片中多首歌曲包括「我是一隻畫眉鳥」「你是春日風」「誰是有情郎」「戀愛是苦杯」「菜市風光」「偷戀」等等,皆由陳蝶衣、姚敏這對票房保證創作,風靡一時。 1946年抗戰勝利不久,國共內戰又熾,上海文娛業紛紛南遷。把1930-40年代的歌舞片風格,引進香港。 1955年,上海影人張善琨一部《桃花江》,在香港掀起歌舞片的熱潮,無片不歌,無片不舞的歌舞片,一時成為主流,幾乎每一部電影都附有多首歌曲,傳唱大街小巷。 這些歌舞片充滿桃花源似的歡樂場景,雜以難民孤兒的內容,成為奇特的時代光景。 當時觀影為的是聽歌,歌曲的地位相較於劇情似乎更勝一籌。 1956《哪個不多情》延續相同班底。導演王天林,演員鍾情,陳蝶衣的詞,姚敏、姚莉兄妹的曲和唱,成為歌舞片的不敗組合。 1959《哪個不多情》再拍續集,只是鍾情和姚莉的部分,由演唱合一的潘秀瓊取代了。 「春雨綿綿」,清簡的情話。珠簾和雨結合成思念的畫面。音樂以悠然的弦樂表現春雨的滴落和漣漪的流淌,仿佛不敢驚動的輕言緩語之中,解釋了詩樣的情懷。 ~~萍康音樂沙龍~~ LINE@生活圈 ID: @qsf1979h 部落格: https://musicdreamsalon.blogspot.com
2019年2月11日 星期一
演唱作品:春之晨
2019年2月3日 星期日
演唱作品:銀花飛
~~萍康老師說歌~~
周璇(1920-1957)早期的歌曲,確實創作時間不可考,約在1938-40間。嚴華在明月歌舞團時期就指導周璇歌唱,為她作曲。1938-1941間,維持了四年的婚姻關係,之後分道揚鑣。
這首歌寫在日本侵華時間是確定的,民間的貧富懸殊,百姓的窮困無著,流離失所,反映在富麗的歌詞中,鮮明而沉痛。任慕雲知者不多,但幾首歌曲如《歌女淚》、《七重天》,看出寫詞的功力非比尋常,古文根基深厚,極盡簡潔華美之能事。宛如唐宋文風,可說是表現漢字漢語之美的典範之作。與嚴華委婉古典的戲曲小調風格頗為合拍,因此合作多次。
由於詞意較深,用字精緻,很多版本的歌詞訛誤不少,甚為可惜。其實「桃花流水鱖魚肥」來自唐朝張志和的小詞《漁歌子》,是春日來臨的美景。
「獸爐」是富貴人家使用的獸形香爐,古時的神獸,龍生九子中的第五子,好靜喜坐不怕烟,所以常用在香爐上。有個難唸的名字:「狻猊」(酸泥)。
圍爐取暖,是冬日幸福團圓的景象。
冬春之交,幸福圍爐,正是除夕團圓的美好畫面。
至於「摶」雪成球,撲雪流痕,都是歡樂的雪地嬉戲。「摶」讀做「ㄊㄨㄢ˙」(團),揉弄成球的意思。
冬天雪景燦爛,華服溫暖,與貧苦人的無食無衣,形成對比,悲憫批判盡在其中。
我們唱歌的人,遇上好詞好曲,是如獲至寶的,唱歌的欲望油然而生,有種「咳珠唾玉」的享受。
《銀花飛》任慕雲 詞 嚴華 曲 約1938-40
銀花飛 銀花飛 銀光穿透了繡羅幃
張燈賞雪紅樓裡 淺斟低酌 羊羔美酒
不等到 桃花流水 就鱖魚肥
誰知道 哀鴻遍野
冰天雪地 無食又無衣
銀花飛 銀花飛 銀光催放那小梅開
胭脂軟點朱唇際 人面花容 爭妍鬥麗
更襯出 紅紅白白 正好春歸
誰知道 流離辛苦
冰天雪地 無食又無衣
銀花飛 銀花飛 銀光閃爍到鳳頭鞋
纖纖細步爛銀地 摶雪成球 撲雪流痕
歸來也 融融ㄧ室 把獸爐圍
誰知道 嗷嗷待哺
冰天雪地 無食又無衣
~~萍康音樂沙龍~~
LINE@生活圈 ID: @qsf1979h
部落格: https://musicdreamsalon.blogspot.com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