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6日 星期一

演唱作品:Call Of The Faraway Hills


~~萍康老師說歌~~
Call Of The Faraway Hills 遠山的呼喚 1953 from the film Shane
Music: Victor Young / Lyrics: Mack David 萍康譯

身懷絕技的神槍手,因為牛仔時代的沒落,失去了他的舞台。他的是非黑白,將被另外ㄧ種方式來定義。徘徊在荒涼的曠野,他仿彿聽到遠山的呼喚。
1953年,偉大的西部電影《原野奇俠》Shane的主題曲

草原上,夜幕降臨。
白日將盡,夕陽漸沉。
哦!我清楚地聽到迴盪在夜色中的呼喚,
甜蜜又清晰,來自遠山的呼喚。

草原上波動不息。
為了一個生來漂泊的靈魂而騷動不息。
也許,我的心會在遠方得到歸宿。
我聽到甜蜜又清晰,來自遠山的呼喚。

在遠方,有未知的蹊徑,
我的夢想,正逐漸凋零。
在日落之處,一星之遙,
夢想會甦醒,帶來新的悸動,
我必須聽從那遠山的呼喚。

Shadows fall on the prairie.
Day is done and the sun Is slowly fading out of sight.
I can hear, oh, so clear a call that echoes in the night.
Yes, I hear sweet and clear, the call of the faraway hills.

There's no rest on the prairie.
There's no rest for a restless soul that just was born to roam.
Who can say, maybe way out there,
my heart may find a home.
And I hear sweet and clear the call of the faraway hills.


There are trails I've never seen
and my dreams are getting lean.
And beyond the sunset there are brand new thrills,
When a new dream or two may just be one star away,
I must obey the call of the faraway hills .

維克多·   Victor Young1899-1956)可以說是1950年代好萊塢最重要的電影音樂作曲家,從1936-195620年間幾乎每一年都有四、五部以上的電影音樂作品發表,包括他去世的一年。1954那一年,作品甚至達到十部之多,作品產量十分驚人。其中不乏戰地鐘聲》(For Whom the Bell Tolls1943、《霸王妖姬》(Samson and Delilah1949、《大馬戲團》(The Greatest Show on Earth1952、《蓬門今始為君開》(The Quiet Man1952、《原野奇俠》(Shane1953、《鄉下姑娘》(The Country Girl1954、《環遊世界八十天》(Around the World in 80 Days1956等閃閃發光的經典。是奧斯卡常客,但年年提名,年年落榜,唯一得獎的,是死後上映的環遊世界八十天。維克多·楊出身猶太音樂世家,美國出生,10歲就赴波蘭華沙學習音樂,直到ㄧ戰結束。他的電影音樂,最擅長畫面的鋪陳,表達宏麗的山川,捕捉電影的戲劇性和人性的高貴感,抒情壯闊,氣勢恢宏,旋律充滿情感。維克多·楊的音樂,是富於文學性的,仿彿替世間人訴說著他們的故事、理想和心情。
他有華人的面相,也許骨子裡,流淌中國音樂的血緣。五聲音階在他的手裡,運用成宏大的西式交響樂章。
~~萍康音樂沙龍~~ LINE@生活圈 ID: @qsf1979h 部落格: https://musicdreamsalon.blogspot.com

2018年11月25日 星期日

初冬的週五下午 - 週五的發聲班和口袋歌班

週五的發聲班和口袋歌班

初冬的週五下午

週五下午兩個班,ㄧ個發聲班,ㄧ個口袋歌班。
兩個班,目標一致,訓練重點不同。發聲班著重練基本功,口袋歌班比較像沙龍音樂會的排練版。

發聲班第一要練站功。懸頂立腰,收腹夾臀,腿緊膝鬆,久站不累,秀樹迎風,有好的架子,就是美麗歌聲的基礎。

之後是氣息的控制和運用,站得好,歌唱肌肉各歸其位,共鳴腔體充分打開,氣息自然源源而來,輔以唇舌牙齒喉的鍛鍊,歌唱清楚又輕鬆。

觀念正確了,重要的是練習,在正確的軌道,清晰的思維下練習。專注、輕鬆與慢,是練習的要訣。發聲練習是自我的探索和對話,是故有些像修行。

口袋歌班,每位同學學習自選的歌曲,從半生不熟,稚嫩粗拙的狀態,打磨成收放自如,有情有味的樣子,然後輕輕收在口袋裡,等待合適的場合,隨時取出來分享交流秀ㄧ下。累積了口袋歌的心情是篤定的,我們知道,這歌曲就是我們面對外界和親友,最簡潔的語言。我們可以面對任何需要歌唱的場合而不著慌。
唱好ㄧ首歌,像穿上ㄧ件合體美麗的衣裳。有時候,感覺口袋歌班就像一個小小的沙龍音樂會,或音樂會的排練,大家互相聆聽、欣賞、打氣,愉快地交談,儼然專注又悠閒的沙龍雅集。

藍月 (Blue Moon)

∼∼ 萍康老師說歌∼∼

  藍月 (Blue Moon)1934
Lyrics by Lorenz Hart
Music by Richard Charles Rodgers

1934年的爵士風歌曲《藍月moon》為我們捎來秋意。
1992年蘇格蘭歌手洛史都華(Rod Stewart )在他的星塵往事 (The Great American Songbook)專輯中翻唱了《藍月》(Blue Moon)這首1930年代的老歌,輕快悠揚的旋律,慵懶的爵士風,透過他沙啞天真的嗓音唱來,有一種幸福的甜美。而爵士歌后Billie Holiday 的演繹,是颯颯的秋聲,掩不住的滄桑。



萍康老師的教學筆記—I Dreamed a Dream


萍康老師的教學筆記—I Dreamed a Dream

  I Dreamed a Dream(我曾有夢)是1980年代以來歐洲最有影響力的音樂劇之一《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的選曲。已經被翻譯為21種語言。2009年蘇格蘭的SusanBoyle在英國達人秀演唱此曲ㄧ炮而紅。好萊塢影星Anne Hathaway因為這首歌曲的唱與演,奪得當年奧斯卡最佳女配角金像獎。究竟是2012年安妮版的戲劇張力,1995年的Ruthie Henshall的唱功,2007年Lea Salonga的全方位表演,還是美少女Hayley Westenra的演繹更打動我們,大家討論得十分投入。

《悲慘世界》改編自法國文豪雨果(Victor Hugo1802-1885)的同名長篇。以正義、悲憫為主題。這首歌曲是悲傷的母親芳婷(Fantine),在傾其所有而仍然無法改變命運後的控訴與吶喊,是一首沉痛的悲歌。

我們花了兩節課的時間學習這首歌。欣賞、理解之後,讀譜、讀詞、唱曲。產生感動之後,我們試key,選調,再熟悉,掌握ㄧ些關鍵技巧,就可以準備次週的驗收。驗收前再確認ㄧ下節拍曲調和大致的key。就差不多了。

同學們ㄧㄧ上台,唱它ㄧ遍,相互聆聽,又是一次學習。大家也就對這首歌有幾分把握了。之後,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進一步熟練鑽研它,上課的結束,學習的開始。

由於歌曲有些難度,也沉重些,我們同時也習唱了Carpenters 的《Top of the World》,輕快陽光的曲風,調節ㄧ下。

本週的茶點是菱角、小酥餅和橘子,天氣漸漸涼起來,喝ㄧ點熱茶或咖啡,補充ㄧ點能量,交流玩味成長,我們沉浸在非常優美而溫馨的氛圍裡,這個氛圍,是每一位優質溫暖的同學所共同營造起來的,我感到我是一個非常幸福的老師。